后疫情时代,从政策、资金、市场需求三个方面看,灵活就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无论是十四五还是两会,国家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就是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支持灵活就业业态蓬勃发展。
从灵活就业渗透的行业来看,制造业仅次于建筑业,灵活就业人数约为1530.2万人。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以灵活就业为主营业务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在2020年也实现了30-40%的业务增长。
那么,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灵活就业的大力推进呢?而为什么在疫情持续来袭的同时,制造业的经济韧性却因灵活就业而显著增强?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你探索这个“奥秘”吧!
制造业就业现状及痛点
制造业劳动力短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工荒已经成为很多制造企业的普遍问题,很多制造企业的返岗率不到50%。
用工需求季节性波动较大
沿海地区的一些制造企业,订单量季节性波动很大,订单高峰期的人员需求非常大。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招到大量的短工。季节性用工需求结束后,订单量减少,员工收入减少,企业很难留住员工。
就业中的违规行为
第四期税务上线后,企业的不合规模式就不行了。社保、个税增加等整体人力成本增加很多,很多制造企业生存艰难。与此同时,制造业中还存在大量不合规行为,如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不按实际工资纳税等,企业隐患严重。
灵活就业“柔性制造”
基于更详细数据的调查统计发现,每年的1-7月是制造业的求职和就业淡季;从8月份开始,求职人数和从业人数会明显增加,每年的旺季会持续到12月份;劳动力价格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来说,每年4-7月份劳动力价格较低,其他月份相对较高。
但从长期来看,疫情并没有对制造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因为疫情前后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明显变化。
与正式工相比,灵活用工更能应对订单的短期变化,有助于一些订单波动较大的制造企业保持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随着“柔性制造”概念的兴起,生产能力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做出及时响应,成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灵活就业促进制造业成熟
从市场需求来看,在疫情压力下,制造企业需要更精准地安排需求,个人为了保障收入来源,会有意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打零工。良好的政策前景,资本的助力,不断扩大的供需,都在向外界证明,灵活就业整体在向上发展。
2020年5月25日,《制造业蓝领灵活就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企业可以在内部各制造业之间调配人员;或者寻求灵活就业者,灵活就业将是制造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正是因为弹性就业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季节性变化、增长趋势和系统性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工资和招聘工资指数的变化,构建制造业劳动力市场高频景气指数,为宏观决策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如果企业能够与专业合规的灵活用工平台合作,通过平台选择一种或多种用工配置方案,完全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团队对环境变化的快速调整、精准匹配、灵活管理和敏捷适应。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尝试新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