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一批又一批新职业获得国家“认证”。所谓“新职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未收录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自2019年人社部重启新一轮新职业发布工作以来,截至2022年,已陆续发布过五批共74个新职业。
01历年社部公布的新型职业
2019年:
人社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分别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共13个新职业。2020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新职业。分别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共16个新职业。
2020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第三批新职业。分别为: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共9个新职业。
2021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
2022年:
发布的18个新职业分别为: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退役军人事务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商务数据分析师、碳汇计量评估师、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民宿管家、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煤提质工、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
在这些新74项职业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经济、新形势下的技术服务和消费发展需求的影子,以及相应的人才发展和就业趋势。这些新型职业中,大多数具有独特的服务属性以及灵活就业和兼职就业的特性。
02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的推动力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繁荣发展催生出了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视频博主等大量新型就业形态,这些新职业为人们提供了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疫情冲击和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雇主和求职者都更加注重“求生存”,这也为灵活用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22年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相比2021年,2022年企业全职员工的占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与此同时,企业在使用在校实习生、派遣外包员工、兼职人员以及退休返聘等灵活用工方式的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选择派遣外包员工的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7.2%。
在50人以下规模的小微企业中,这种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尤为普遍。这些企业通过灵活用工方式来优化人力配置,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灵活用工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它不仅为求职者提供了更灵活的工作方式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在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提供了更多的应对策略。在未来,随着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灵活用工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成为就业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03灵活就业为大学生就业赋能
疫情三年间,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等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经历了巨幅调整,就业岗位快速收缩。就业寒冬下,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通过灵活就业的方式完成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2020届和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已达16.9%和16.3%。2022年,部分高校灵活就业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第三方协议就业,如北京语言大学2022届毕业生中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比例高达26.85%,而第三方就业比例为13.01%。
04新就业形势下的灵活用工未来趋势
据统计数据预测我国劳动力数量从2012年开始到2040年这28年里会从数量顶峰消失2亿890万人。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劳动力数量大规模增长在2011年事实上停止,2012-2013年保持平衡,2014年进入下降,2014-2018年每年保持1年小于500万的下降,2018-2021年保持平衡、略有上涨,2022年后进入1000万以上级别的下降趋势。
据有相关数据统计,灵活用工在国内尚处于初期。中国目前灵活用工的比例仅占所有用工模式的9%,刨除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不到1%,面对人口红利的消失,灵活用工还有更长远的发展路径和更加多元的创新空间。
在不少行业内人士看来,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不能算是真正的灵活用工,是企业为了减少用工风险将劳动关系转移到第三方,只能算是法律形式的灵活用工。新型的灵活用工是按需招募,以短期或项目型的用工模式,时间灵活。灵活用工从理论来讲,是迟早的事情,是未来数字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多元化用工趋势。
来源:接好活。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图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